近日,由我校王程教授课题组在室内三维建模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Semantic Line Framework-based Indoor Building Modeling Using Backpacked Laser Scanning Point Clouds”(DOI: 10.1016/j.isprsjprs.2018.03.025),被遥感学科国际顶级学术期刊《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录用并在线发表。该期刊是成立于1910年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的会刊,由Elsevier出版发行,是遥感科学界影响因子最高(6.387)、被列为中科院JCR一区的期刊。该论文由计算机科学系王程教授(第一作者)、智能科学系温程璐副教授(通讯作者)以及通信工程系李军教授联合指导的计算机科学系在读硕士生侯士伟、通信工程系在读博士生宫正、智能科学系在读硕士生孙啸天、计算机科学系在读博士生李庆合作完成。
室内三维建筑模型在救援、消防、虚拟现实、建筑物信息模型等室内应用中至关重要。室内三维模型由天花板,地板,墙壁,窗户和门等建筑物的基元组成,其构建存在数据难获取、遮挡多、背景杂乱、没有卫星导航信号等难点。该论文针对室内环境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线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室内建模方法。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组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室内移动三维测图系统,基于该系统可实现室内三维点云数据的高效、准确获取。其次,针对建筑物模型对语义的需求,论文提出了基于条件随机场模型的室内三维点云语义标记方法,实现室内点云的标记。为降低目标遮挡造成的不完整数据对建筑物框线提取的影响,论文直接在已标记的三维点云上提取了三维框线结构,以实现建筑物的框线简化描述。此外,针对由传感器噪声、遮挡、背景杂乱引起的提取框线不完整、不准确的问题,本文构建了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结构优化模型,实现对建筑物框线的结构补全、冗余移除及框线正则化优化。论文提出的方法基于室内三维点云,可快速、准确的构建带有语义信息的建筑物室内框线简化模型,该模型可进一步应用于点云质量评价与室内外一体化建模研究中。该论文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李军教授和王程教授带领的城市感知与计算创新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研究工作等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三个面上项目的资助。
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427161830090X
| © 2014-2021 福建省智慧城市感知与计算重点实验室.版权所有|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厦门大学海韵园行政楼B602
联系电话:+86-592-258-0003